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健全政策为抓手、以示范项目为推手、以宣传推广为助手等“三大抓手”持续推进建设工程绿色化发展,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助力东莞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在土地出让环节推动落实105个项目、约222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共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39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总面积约1057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3万平方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装机容量96兆瓦。
一、以健全政策为抓手,扩大“绿色建造”覆盖面。研究制定《东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2020—2025)》,印发《关于明确我市绿色建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建节能〔2021〕5号)《关于优化我市装配式建筑商品房预售许可申办条件的通知》(东建房〔2021〕3号)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配套政策,加强绿色建筑全流程管理,鼓励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扩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覆盖范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要求计容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含本数)的新建居住小区项目和计容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含本数)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其他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基本级或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求新建非财政投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计容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应实施装配式建筑,对于单体地上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工业项目中的厂房、仓库,规划高度在60m以上的以及办公楼、宿舍楼纳入装配式建筑评价范围;鼓励商品房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对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商品房项目,形象进度达到地上总层数的三分之一时即可办理预售许可,市民购买装配式住宅可以提高20%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同时,建立固定有效的项目落实机制,推动符合实施条件的地块项目在出让或划拨前,将实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写入规划条件、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极大促进了我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规范化发展。
绿色示范项目—东莞市伊顿海逸外国语学校
二、以示范项目为推手,强化“绿色建造”影响力。多措并举打造省、市示范项目,加强沟通,获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2017年以来争取省级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资金奖励810万元,引导建成麦德龙东莞商场、国金大厦等7个优秀绿色建筑项目;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绿色建筑示范作用,推动东莞市东城圣融生态幼儿园等11个项目建设成为东莞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我局推动万科东江之星、城市之光、凯达科技设计中心等项目试点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为我市装配式建筑的推广积累经验,之后又推动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东莞市润阳联合智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创建成为广东省装配式产业基地以及华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中心1号厂房、天悦家园等4个项目成为广东省装配式示范项目。通过打造示范项目,对提高企业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营造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效应、扩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影响力等方面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绿色示范项目—麦德龙东莞商场
三、以宣传推广为助手,提高“绿色建造”接受度。结合建设科技前沿和东莞气候实际,设置不同主题,连续7年举办绿色建筑设计比赛,覆盖面涉及珠三角乃至全国,吸引了来自绿色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和高校师生的广泛参与。成功举办2期东莞城市高品质发展论坛暨绿色建造项目观摩活动,邀请吴硕贤院士、欧进萍院士等绿色建筑行业领军人物做专题报告,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开展10余期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政策解读培训,对全市建筑行业各参建单位进行政策宣贯培训,参训人员2000余人。建成全省第一个地市级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展示中心,2017年开放以来共接待约374批次5940名市民和从业人员。通过电视、电台、网站、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全方位向公众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并连续多年举办绿色建筑技术产品交流会、建筑节能走进镇街、节能宣传周、绿色建筑技术论坛等系列特色宣传活动约20余场。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全行业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接受程度,形成了全行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建筑绿色低碳工作的良好氛围。
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华阳国际产业园1号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