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在2019年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决策部署,按照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四个一”要求,大力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施并联或并行审批,使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3日,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3日。
改革永远在路上。我市并没有满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优化。进入2021年,我市再次梳理各部门的最新改革成果,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再梳理,对各个审批阶段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整合,于4月19日重新印发了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2.0版,将原来的财政投资A、B、C、D类工程以及社会投资工程的审批流程进行再细化、再优化、再压减,形成9类(含政府投资7类、社会投资2类)项目审批流程,其中,实施完全告知承诺制的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40日、30日,比国家提出的改革目标120日,缩短了67%和75%。主要优化措施有:
一是压缩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审批时限。本阶段主要集成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广旅体等部门的审批事项。各部门持续自我革命,在压缩审批时限上持续发力,并通过取消前置条件,将串联事项改成并联或并行推进,把本阶段并联审批时限再压减1个工作日,财政投资项目压缩至19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9个工作日。
二是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完全告知承诺制。我市印发了《东莞市产业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完全告知承诺制操作细则》,让工业产业、仓储物流和公共设施项目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时采用完全告知承诺制办理。自然资源部门不再对申请材料和设计文件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形式审查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从去年的1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减为5个工作日。
三是压减施工许可审批材料和审批时限。本阶段主要通过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实现办理时限的进一步压减。将一大批材料不再进行批前审查,如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的证明材料、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资料、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资料、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缴存资料等材料均不再收取,改为事中事后监管。不再收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将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改由部门自行获取无需申请人提交。同时,办理时限也从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减为3个工作日。
四是积极推行联合验收及联合测绘。我市按照“一家牵头、一窗受理、限时办结、集中反馈”的方式,将规划条件核实、消防验收或备案、竣工验收监督(含结建式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等涉及7个部门的10个事项纳入联合验收。通过联合验收信息管理系统受理联合验收申请,收件后自动推送至各验收部门,统一各部门现场验收时间,并在系统反馈验收结果,形成联合验收意见。明确把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不动产测绘纳入联合测绘范畴,建设单位自主选择一次委托一家符合资质条件的测绘单位承担联合测绘工作,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审批效率。目前我市联合验收处于试点阶段,由企业自行选择,现已有37个项目实施了联合验收。4月20日,我市印发了《关于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实施“多测合一”试行的通知》,确定于7月20日在全市推行联合测绘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3个项目实施联合测绘。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市的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建设提速明显。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把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资料共享应用工作纳入了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要点,把推行电子证照应用、建立项目电子档案、提升共享复用水平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推进。
下来,我市将继续对照国家、省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将尽快出台优化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建设审批流程,结合实际在数据互通共享、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等方面精准发力,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