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东莞水乡管委会积极探索,试点实施智能核审分离改革,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闯出一条信息化技术提升审批效能的新路子,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水乡经验”。
一、业务层面初探核审分离改革。2021年,东莞市水乡管委会围绕已承接的市级审批事项,初步探索实施核审分离改革,政务服务部门在原来负责审批事项的导办、收件、出证等环节的基础上,增加负责核查环节,业务部门负责实质性审批及批后监管工作,初步打造了政务服务部门与业务审批部门协同审批新模式。目前,通过核审分离改革,水乡管委会行政服务局已正式负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等多项事项的全流程审核工作,水乡管委会城市建设局负责业务审批标准的指导、审批盖章确认及后续项目监管工作。
二、技术层面深推核审分离改革。2021年11月,在业务层面核审分离改革的基础上,水乡管委会政务服务部门创新开发上线了工程建设项目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并上线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自动校验功能,利用自动抓取、电子证照库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事项核查环节的自动校验、辅助核查,让核查工作更高效、更便捷。系统主要实现了三方面功能:一是事项申报信息自动校验。梳理审批事项的业务办理情形、核查逻辑以及涉及查验所依托的网站,归纳整理形成信息审查校验清单,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手段自动调取各类平台的开放数据,并与申报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校验,自动过滤符合条件的填报信息、提示错误风险信息。二是数据运算逻辑比对。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情况,系统自动相加各单体规模,并匹配历史申报记录,通过智能逻辑运算判断相关企业及资质与承接该项目的匹配性,对触发业务规则的情况进行系统排查。三是夯实功能区数据资源基础。依托水乡管委会自建的高效水乡平台,深度整合水乡功能区各项目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的行政审批数据,加强与省电子证照系统、市发展改革局固投平台、市工程建设审批平台、市项目信息库等系统对接和数据获取,不断丰富水乡功能区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信息库,为后续智能审批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三、成效层面验证核审分离改革。通过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创新实践,核审分离改革事项的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有效减轻了城建部门的审批工作压力,推动管委会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提升了后续监管效能。一是核查时间大幅压减,审批质量全面提升。依托智能辅助审批系统通过自动获取数据、自动校验比对等功能,审查人员只需直接复核各个材料中审查要点的智能化判定结果,能有效摆脱人工审查反复核验材料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同时,通过创新采用多源分散校验方式,有效解决了单一数据源数据延迟、数据误判及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提升了整体核查质量。目前,已上线“施工许可证核发”自动校验功能,经测算,核查环节平均所需时间大幅缩减了80%。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时限可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是打通数据壁垒,减少申报材料。依托智能辅助审批系统数据资源基础,实现水乡功能区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及电子证照数据互联互通,核查人员在审批工程建设项目事项时,可自动调取项目前期资料及相关证照,既提高了审批人员的审批效率,又能有效解决企业材料重复提交、企业人员重复跑动等问题,为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一次都不用跑”改革等目标提供支撑。三是减少人工核查失误,降低审批风险。依托智能辅助审批系统数据运算逻辑比对功能,通过智能逻辑运算判断承包企业资质、人员资质与承接该项目的相符性,同时对企业、人员资质进行真实性识别,能减少人工误判和廉洁问题带来的审批风险,有效限制核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下来,水乡管委会将结合上述改革经验,继续推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审批效能改革工作,推动政务服务向智能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一是争取覆盖更多事项,总结前期项目经验,将RPA等技术应用成效推广至更多审批事项上,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智能辅助审批。二是智能校验服务前移,将现有智能辅助审批成果前置至审前阶段对外开放,实现申请材料自助审查、自助批阅,进而提升实际办事环节的申报质量,推动更多业务“一次申报、一次办成”。三是深化逻辑校验深度及系统扩容,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智能辅助审批应用场景,逐步丰富自动校验手段,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办理,大幅精简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