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镇朱平沙村 2011年,东莞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工作思路,开展宜居社区建设工作,并树立了一批示范社区;2015年,我市正式启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并与市内扶贫、“小山小湖”、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不断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宜居社区到美丽东莞,东莞的人居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展现东莞美丽幸福村居新成就,凸显东莞城市建设新面貌,东莞阳光网特别策划“蝶变·美丽幸福村居”系列报道,一起感受东莞美丽幸福村居的变化。(统筹:梁波撰稿:刘宇峰) 东莞阳光网讯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在很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基础设施的匮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东莞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优化和基础设施改善作为其中的重点项目,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的系列报道,记者带您走进三个村庄,看看居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平沙村:借“东风”整村面貌焕然一新 “早在2013年开始,我们村就开始对村前河涌进行清淤整治,但资金一直是个大问题,这次借着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我们针对村里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望牛墩镇朱平沙村党工委书记魏纪宜告诉记者。 2015年,望牛墩镇朱平沙村获批成为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试点村之一,市镇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进行改善,其中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道路改造更是让居民感受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位于望牛墩镇西部的朱平沙村靠近东江支流倒运海水道,丰富的水运资源带给村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烦恼。“原来河道上的旧桥只有单车道,车辆无法通行,村民来回两岸需要绕行一段路程,我们这一次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特地规划了一座新桥。方便村民的出行。”朱平沙村党工委委员魏运成告诉记者。 “有了这个桥确实方便很多,而且更安全了。”家住朱平沙村的魏先生告诉记者,新桥的修建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如今朱平沙新桥早已投入使用,专供车辆行驶,旧桥则成了行人的专属通行区域。 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河道两旁的鲜花绿叶随风摇曳,老人们或围在一起闲聊,或沿着河道散步,脸上的笑容彰显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带给他们生活的变化。“非常好,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家门口修了小公园,路也平了。”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们对村内的变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为了老人们能够生活的更加舒适,我们还专门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朱平沙村党工委委员魏运成告诉记者。 朱平沙村共3600多户籍人口,其中老人比例达到近20%,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孤单,这也一直是村委会思考的问题。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过程中,朱平沙村将旧仓库进行改建,打造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老人们可以在里面打牌、喝茶、看电视、聊天,享受属于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随着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程的结束,朱平沙村也在计划着更加长远的发展,“民生工作我们是放在第一位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确实给整个村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动力,接下来我们要利用这次的建设成功,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朱平沙村党工委书记魏纪宜对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了信心。 |
常平镇白花沥村 白花沥村:小投入带来大回报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在采访过程中,常平镇白花沥村党工委书记袁卫强和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位在白花沥村工作了14年的党工委书记,见证了白花沥村不断的发展和转变,而此次美丽幸福村居的建设,更是让白花沥村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清澈的泉水、成片的草坪、伫立的庭院还有弯弯的小桥,这并不是哪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而是常平镇白花沥村家门口的百花园休闲公园。2015年,白花沥村被列入第三批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名单,改变也就此开始。 “小投资,改变大,回报大,这是我们白花沥村建设的一个特色。”白花沥村党工委书记袁卫强告诉记者,作为市镇重点扶持的欠发达村,白花沥村充分抓住了这次建设机会,将荒山变成了市民最爱的休闲公园。 “原来下班时间想找个地方散散心都没有地方可去,现在好了,每天上下班都可以来走一走,环境好了心情也会好起来。”王先生上班的地方与百花园仅有一条马路之隔,“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确实没想到能修的这么好。”对于王先生这类在附近企业上班的人来说,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一个能够舒缓身心的地方,而百花园的修建,在满足村民的同时,也让村内企业得到了福利。 依托高低起伏的自然山坡,梳理古井泉眼的活水走线,结合广袤的草皮地貌,具有山水风情的百花园不仅改善了白花沥村的面貌,也为村内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村里的环境好了,也帮助企业留住了人才,我们现在拥有的青山绿山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在白花沥村党工委书记袁卫强看来,自然环境的优势能够让白花沥村在新时代中迎来崭新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引进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休闲游、农家乐等,并结合村内的革命故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振兴村内经济,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完成后,袁卫强和村干部一起,为白花沥村的发展制定出了新的方向,助推白花沥村迈上新的台阶。 |
高埗镇芦村村 芦村村:从环境入手改善人居环境 高埗镇芦村村位于东江下游,受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等河流包围,三面环海,丰富的水资源给芦村带来了浓厚的水乡文化,可也有不少烦恼。“以前这里环境太差了,垃圾、蚊虫都很多,真的是没想到,现在能变成这个样子!”家住高埗镇芦村村的黄大叔告诉记者。自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名单后,芦村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对莲塘公园和大塘公园进行改造,改造成果十分突出,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水变清了,绿化变得整齐了,家门口原本破旧的鱼塘成了公园,这是几年来,这是芦村村民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而这样一件好事,在开始之初,却并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了解。“因为原来鱼塘边很多村民私自搭建了一些东西,有的养鸡,有的种菜,一开始说拆的时候,有村民还是反对。”对于美丽幸福村居开始建设时的场景,芦村村党工委委员黄桂林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就和他们做工作,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等到建好之后,所有的村民都说好。” 对比之前的照片,如今的芦村村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好的莲塘公园和大塘公园成为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百年麻石街、百年渡口、鼓楼等文化建筑,与美丽幸福村居的优美环境相互映衬,芦村村也在新时代翻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芦村村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但如何能够将改造后的环境保持下去,并为村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成为了芦村村的首要任务。目前,芦村村针对建设成果制定了管理长效机制,并借着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成果,着眼加快发展,依托特色优势,让芦村村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群众精神面貌得到长足的发展。 |